- · 地球化学版面费是多少[04/09]
- · 《地球化学》投稿方式[04/09]
- · 《地球化学》数据库收录[04/09]
- · 《地球化学》期刊栏目设[04/09]
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潘彤—— 扎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人物名片 开展柴达木成矿体系分析,提高盐湖资源保障能力 “啃干粮、睡帐篷、爬高山这些‘基本功'自不必说,为了完成大面积地质普查任务,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个小组,每天要骑
人物名片
开展柴达木成矿体系分析,提高盐湖资源保障能力
“啃干粮、睡帐篷、爬高山这些‘基本功'自不必说,为了完成大面积地质普查任务,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个小组,每天要骑马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,中间每隔一两公里,就要看露头、取矿样、测产状、查构造。山路陡峭,有的地方连马也去不了,需要三个人把近百斤的样品徒步背回来。累了,就靠着石头歇一会儿;渴了,就喝口水继续前行。”回想起这些经历,潘彤说:“选择这个行业,注定要吃苦,但也乐在其中。”
1988年,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(现桂林理工大学)地球化学勘查系毕业后,潘彤回到家乡青海。穿越巍巍昆仑,翻过祁连达坂,丈量柴达木盆地……30余年间,他和同事们以高山为伴,穿行戈壁荒滩,在茫茫高原上探寻大地宝藏。
在潘彤的心目中,柴达木盆地周边是矿藏勘探的“聚宝盆”,也是他倾注时间与精力最多的地方。30多年的奔波,数百次的探寻,潘彤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单元进行了系统划分,并结合区域稀有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,提出了在稀有金属矿方面的勘探前景,并通过了专家论证。2018年,在对该地区1∶水系沉积物扫面200平方公里的过程中,他和同事们发现了稀有综合异常34处,从中发现锂铍矿体三条,目前都已达到大型铍矿的规模。
厚厚的镜片、瘦高的身材,一身户外服,似乎做好了随时奔赴野外的准备。初次见到潘彤,是在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2楼的一间办公室里。除了层层摞摞的资料、几个新采的矿石标本,还有一张矿产资源分布图格外显眼:察尔汗钾盐矿、夏日哈木铜镍矿、五龙沟金矿、锡铁山铅锌矿……一个个偏僻地域的矿产发现,串联起这位地质人的职业生涯。
潘彤在勘探取样。
图片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供
钾盐是制造钾肥的重要矿物原料,作为我国重要的钾盐供应生产基地,柴达木盆地盐湖钾盐资源保障能力如何提高,是潘彤和同事们近几年的研究重点。
过万丈盐桥,到盐湖码头,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察尔汗盐湖景区,盖满盐花的58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,碧绿晶莹的钾盐绵延无边,牧民受益于盐湖资源,游客惊叹它的美丽,但在潘彤的眼中,“盐湖中蕴含着无数的研究课题!”
做一名永不停歇的攀登者
30多年奔波,数百次探寻,系统划分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单元
从表面上看,一把地质锤、一个放大镜、一个罗盘,就几乎是探矿人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。但实际上,矿产勘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领域,离不开对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、气象学等知识的掌握。
“信念心中藏,一路相扶将……”这是潘彤在与妻子周燕结婚不久后做的小诗。周燕说:“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真实的生活写照。”在周燕看来,勘探工作塑造了潘彤坚强的性格。“平时忙完工作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。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,他在家里总是乐乐呵呵、忙前忙后,对家人充满关爱。”
星光不负赶路人。通过在成矿有利地段创造性部署1∶水系沉积物测量,潘彤和同事们在青海发现了督冷沟铜钴矿、果洛龙洼金矿等,在西藏发现了斜道峡铅锌矿、哈拉山铜矿、堆拉铅锌矿等。
“从2018年开始,我们对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不断进行成矿特征、储藏规律的探讨和总结,划分盐类矿产成矿单元、成矿系列,目前正在开展柴达木成矿系统的建立与分析。理论成果不断指导生产,新发现氯化钾盐资源量1亿吨以上,获得发明专利5项。”潘彤告诉记者,“2019年,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,聚焦重点勘查工作,目前团队主要成员17人,基本为80后、90后技术骨干,大伙一起外出、一起钻研,工作室‘传帮带'作用不断凸显。”
上世纪70年代末,电影《李四光》在全国上映。电影幕布上的彩色图像,让潘彤大开眼界,更把一个可亲可敬的地质学家形象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。“当时虽然不知道地质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,但我就是想学,想成为像李四光一样的人。”1984年高考,潘彤毅然报考了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的地球化学勘查系。
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,这句话放在潘彤身上颇为贴切。
■记者手记
文章来源:《地球化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dqh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8/822.html